【课程介绍】
在我国古代,是没有握手这种礼节的。但作为礼仪之邦的我国,在古代人们相互见面时,却有其他与握手不相同的许多的礼节。这里对古人的一些常见的见面礼节作一介绍。
抱拳礼
古代汉族士兵见面行抱拳礼,以示友好。
规范是右手握拳,左手抱着右拳头,在胸前合拢。行抱拳行礼时,右拳表示勇猛尚武,左掌表示德、智、体、美高尚情操;屈左指表示不自大,不骄傲,不自居。
左掌抱右拳有四层意思:一是勇不滋乱,武不犯禁,坚守武德;
二是左掌右拳拢屈,两臂屈圆,表示天下武林是一家,谦虚友好以武会友;
三是左掌为文,右拳为武,文武兼学,虚心求知,恭候师友、前辈指教;
四也是“承让”的意思。
后来,抱拳礼也成为读书人间的见面礼,并广泛流行于民间,是平等互敬之礼。
传说,清朝初年,明朝汉族遗民为了表达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”的坚定信仰,见面将抱拳礼改为左掌盖右拳:右拳代表“驱除鞑虏”,左掌代表“恢复中华”。
现在武术界流行的抱拳礼,主要是延续明末遗民的抱拳礼。传统汉族正宗的抱拳礼,应该是男士左掌抱右拳,女士右掌抱左拳。
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做过示范,可供模仿。现代人行抱拳礼,主要用于见面,表达问候友善。
拱手礼
拱手礼在上古时期就已产生,做法是双手抱拳前举,和带手枷的奴隶相近。
其原义为表示愿做对方的奴仆,以示相当的尊敬和臣服。
拱手之礼一般用于对师长表示敬意、崇拜、顺从之意,属于下对上、卑对尊之见面礼、致谢礼。
百度很难搜索到正确的图片,出现的几乎全是误传。
作揖
古代在庄重场合行作揖礼,双手抱拳前举,身体前屈,向前三鞠躬,向左三鞠躬,向右三鞠躬。现在作揖礼已经简化成拱手向前三次点拳。
作揖一般都是在庄重场合使用,以表达真诚感谢,大多都是在治丧活动中。
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传入,中国传统的“抱拳礼”“拱手礼”被西方的握手礼所取代。随着我国民众文化自信的不断增强,传统礼仪也逐渐回归,并重新步入百姓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