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易经培训 国学礼仪 国学素养 商家介绍 信息发布
登录 / 注册
所在位置:首页 > 国学礼仪 > 古代那些让人难忘的相见
古代那些让人难忘的相见
发布人:上海冰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发布时间:2025-02-25
地点:广东
联系方式: 登录查看
温馨提示:让你提前汇款,或者价格明显低于市价,均有骗子嫌疑,不要轻易相信。
服务详情

【课程介绍】

相见这件事,一般是地位差不多的人互相拜见,或者是晚辈主动拜见长辈,我们不应该让长辈屈尊前来相见。如果长辈来见晚辈,那么晚辈一定要表现出诚惶诚恐、受宠若惊、局促不安的神情出来。如果是两个地位差不多的人相见,那么互相之间都要把对方看做地位高的人,把自己看做地位低的人。如果是晚辈拜见长辈,那么晚辈要更加的谦虚谨慎,而长辈呢,可以把对方抬高一点,但是长辈不能把自己过分贬低了,不然的话就让晚辈难堪了。

 

【课程内容】

约见

我们现在讲讲平辈之间的相见方式,其他的情况我们再特殊说明,或者我们自己可以推断出来。在古代,两个人之间相见,人们之间一般是通过中间人来传达消息,客人先委托一个人去向主人传递消息说“某天某人想来拜访您,不知您可否赏光?”得到肯定回答后,客人再去拜访主人。前面我们讲过的孔子见程子的故事,就涉及到这个问题。虽然现在我们一般不通过中间人来传递消息了,但仍然需要通过电话、微信、QQ等通讯方式来和主人提前打个招呼。为什么不直接去见呢?因为一来不知道主人在不在家,二来不知道他有没有空见你。如果你事先不打招呼就去见人家,这个叫不速之客,是不受欢迎的,是非常无礼的行为。如果约定好了时间,那么见面应该准时,不能迟到,也不能太早。可以准时或者稍微提前一点相见。我们说礼仪中有可变的“权”和不变的“经”,上面我们说的你是不是觉得很有道理呢?这就是“经”之为“经”的原因。

 

见面礼

然后客人去见主人,尤其是第一次相见,要带上礼物。去见令你尊敬的人,当然更要带上礼物。《礼记》中说的“不以挚,不敢见尊者”说的就是这件事,意思是说,不带上礼物,不敢去见身份尊贵的人。礼物就是心中的敬意的表示。我们开头说的两个故事,都有送礼的情节。古人真的很看重礼物本身吗?并不是。所送的礼物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,一般的知识分子相见送的是一只野鸡,大夫之间相见送的是一只鹅或大雁之类的鸟。这些礼物都是有寓意在里面的,比如为什么送野鸡呢?据说就是取野鸡不能威逼利诱的品格,以此来表达对士人美好品格的期望。而且这些礼物,在主人回访客人的时候会原封不动的送回去。由此可见,古人并不重视礼物本身的价值,而是看重其中蕴含的情谊。虽然我们现在不流行送野鸡和鹅了,也不流行把客人送的礼物原封不动的送回去了,但是礼物的重要性古今还是能达成共识的。我们选礼物的时候,不能太便宜,也不需要太贵重,最好寓意要美好一些。太贵的话,就有铜臭味,有点俗气了。现在的人送礼,很多人都是希望通过贿赂来交换利益,其实并不符合礼仪,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。

 

行礼

客人选好了礼物,带着去见主人。一般来说,主人要到门外迎接。如果客人更尊敬主人,那么客人先向主人行礼。如果主人更尊敬客人,那么主人先向客人行礼。古人是行拜礼和揖礼。拜礼和揖礼说起来比较复杂,我们简单说说。在唐代以及之前的时期,古人的主流坐姿,也就是正规的坐姿和现在有所不同,那时候的坐和我们现在的跪有点像,叫做正坐,膝盖着地,然后臀部坐在两个脚跟上,这种坐姿我们在日本和韩国还能看见。

拜礼就是采取正坐的姿势,然后把手拱起来往下放,头也随着手往下垂。手和头没有着地的拜叫“拜手”,拱手到地,头也着地的叫“稽首”,先“拜手”,然后拱手到地,头部猛地碰在地上,这个叫“顿首”,和现在的磕头有点像。就礼节的轻重来说,拜手最轻,稽首较重,顿首最重,顿首一般用得不多,除非是像请求救命的紧急时刻。拜手和稽首这两种拜礼用得最多,而它们还有不同的组合,像“拜手稽首”“再拜稽首”在周朝的不同时期都充当过最高礼节。在先秦时期,不仅大臣拜君主,而且君主还拜大臣,也就是说君臣是互相拜的。总体来讲,拜礼是很重的礼节,唐代之后拜礼显得更重,今天我们用得更少了,但某些特殊时刻也会用,比如跪拜救命恩人。

我们再说说揖礼,揖礼相比拜礼要轻,也有好几种,比较复杂。我们可以进行简单化的改造,一般是站着不动,膝盖不弯曲,然后拱手弯腰,头部下垂,如果是对尊敬的人,可以拱手到额头,手从上到下垂九十度,头也跟着垂下去,如果是对平辈人可以拱手到胸前,手从上到下垂四十五度,头也跟着垂下去。

无论拜礼还是揖礼,拱手时,男性是左手盖住右手,女性是右手盖住左手,因为传统观念认为,左为阳,右为阴。如果男人遇到丧事,那么行礼时是右手盖住左手。《礼记》中记载:“孔子与门人立,拱而尚右,二三子亦尚右。孔子曰:‘二三子之嗜学也,我则有姊之丧故也。’二三子皆尚左。”意思是说,孔子和弟子在一起,右手盖住左手,拱手而立,弟子们也学他这么站着。孔子说,小伙子们好学啊,我做什么你们都要学吗?要看情况啊。我右手盖住左手,是因为我的姐姐去世了。弟子们这才恢复成左手盖住右手。由此可见,孔子那时候,人们对正统礼仪已经不是很熟悉了。

 

言辞

初次见面,应该说些什么话呢?我们来看《仪礼》里面的规定,非常有意思。客人对主人说:“我一直想来拜见您,没有得到机会。今天特意来拜访您。”主人说:“您屈尊来到寒舍,实在不敢当,请您先回家,我随后马上来府上拜见。”像这样的互相礼让要进行好几次,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是多么的讲究礼貌。虽然说把这些礼仪照搬到今天可能有些让人不太习惯,显得有点繁文缛节的感觉,这是因为现在我们的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变化,但其中的礼仪精神我们需要懂得。那就是主人和客人之间,互相都尊敬对方,抬高对方,而自己呢,则很谦逊。那么根据这种精神,我们来为大家设计一套初次见面如何说话的模板。比如,客人可以这么说:“我一直非常仰慕您,今天特意来拜访。”主人可以说:“欢迎您屈尊光临寒舍,按道理我本来应该先来拜访您的,请进请进。”像这样的话,就比较得体。

 

宾主会谈

然后主人邀请客人进门,每进一道门都应该让客人先进去,客人走左边,主人走右边,因为左边为尊位。客人把礼物交给主人的时候,主人应该说这样的话:“让您屈尊来寒舍,还带着这么贵重的礼物,不敢当。”客人则应该谦虚地说:“哪里哪里,不成敬意。”类似这样的话语。到了客厅主人要先给把座位整理一下,然后邀请客人入座,而客人呢,应该对主人的热情表示感谢。客人在主人家里要恭敬而谨慎,大家常说“客气”这个词,说明做客一定要谦虚而谨慎,主人家里的东西不能乱动,没受到邀请也不能随便走来走去。主人给客人倒茶,客人要起身表示感谢。谈话时主人没有先问话,客人一般不先问。

 

饮食礼仪

主人通常会邀请客人吃饭,那么需要注意饮食礼仪。古人讲究“饮食必祭”,就是吃饭前用少量食物祭祀先人。这个礼仪在笔者家乡湖南沅陵县乡村仍然有遗存。家里吃了好菜,都会在饭前夹一些在碗里,然后筷子竖插碗中,片刻后再吃饭。这就是饭前祭礼。在我的家乡,正如古代礼仪所说,在主人家里,客人行饭前祭礼,是赞美饭菜丰盛的意思。按照礼仪,主人则应该说:“疏食,不足祭也。”意思是,不是什么好菜,不足以让你祭祀,不敢当啊。主人应该谦称自己的饭菜不好,对不住客人。客人则应该说:“哪里哪里,这么丰盛的饭菜。”饮食也有礼仪,下面是笔者根据《礼记》和日常规范,整理的饮食礼仪。

1.吃饭前要心存感恩,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。(此为针对不流行饭前祭礼的地区而改造。)

2.让尊者先动筷子。

3.吃饭的时候不要叹气。

4.在别人家做客,吃饭先吃离自己近的菜,然后再吃离自己远的菜。

5.吃饭不要把饭撒得到处都是。

6.不用筷子敲碗,没行祭礼时不把筷子竖插饭中。

7.吃饭的声音不要呼噜呼噜、吧嗒吧嗒的太响。

8.如果骨头不容易啃,就不要啃,不然不雅观。

9.不要把骨头丢给狗和猫。

10.筷子拿不到的菜就不拿。

11.吃饭不要大口大口的吃,要一点一点的吃,这样可以避免显得贪吃,也方便说话。

12.咬了一口的东西不要放回盘子里。

13.饭菜太烫,可以放着慢慢吃,不要用嘴吹,也不要用手扇。

14.喝粥不要用筷子。

15.不要嚼难嚼的肉,也不要用手剔牙齿。

16.在别人家做客,吃饭不用吃得太饱。一来怕人多东西不够吃。二来在别人家斯文一点总是不错的。

17.一起吃饭的时候,不要吐痰或擤鼻涕,如果要吐痰或擤鼻涕到卫生间里去。

18.不要剩饭,饭后离桌,要收拾餐具,并说:“大家请慢用。”

 

告辞

假如主人有掏手机看时间、打哈欠这样的动作,或者是时间差不多了,那么就该告辞了。主人一般应该送客,客人越尊贵要送得越远,送走客人之后,主人要目送他直到再也看不到为止,客人坐车走的,要等车消失在视野中再转身。地位高的人送地位低的人可以不用出门。

客人走后,主人应该在第二天,或者其他适合的时间回访,所谓“来而不往非礼也”,礼尚往来,也要带上礼物。如果客人是晚辈,主人可以不回访。

关于相见礼,我们就介绍到这里。为什么现在熊孩子多?传统礼仪教育的缺失是重要原因。大家可以择取其中的合理成分用在自己的生活中。

学友数字(广东)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
地址:珠海市吉大海滨南路9号3区第6层601-4、601-5、601-6

邮箱:164622801@qq.com

粤ICP备2023082192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