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首页 易经培训 国学礼仪 国学素养 商家介绍 信息发布
登录 / 注册
所在位置:首页 > 国学礼仪 > 传统礼仪文化|古代九拜之礼
传统礼仪文化|古代九拜之礼
发布人:珠海市香洲区香弈香湖围棋培训有限公司
发布时间:2025-03-24
地点:广东
联系方式: 登录查看
温馨提示:让你提前汇款,或者价格明显低于市价,均有骗子嫌疑,不要轻易相信。
服务详情

【课程介绍】

古代社交礼俗中相见时行跪拜礼是使用年代最长、使用层面最广的基本礼仪。直到辛亥革命废除这种礼俗之前,跪拜礼一直在广泛使用。这是因为古人习惯于席地而坐,坐姿是两腿盘膝,臀部靠脚后跟。以两膝拄地则为跪,跪而俯伏向下行礼则为跪拜。
“三叩九拜”是古代的大礼,在一般的理解中,“九拜”就是连续拜九次,而礼法上的“九拜”却是另外的样子。
《周礼》谓“九拜”:“一曰稽首,二曰顿首,三曰空首,四曰振动,五曰吉拜,六曰凶拜,七曰奇拜,八曰褒拜,九曰肃拜。”这是不同等级、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,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,且有吉凶之分。

 

【课程内容】

吉事之拜

稽首,九拜中最隆重的见面礼节。上引《白虎通义》“敬之至也”。语出《国语·晋语》:“宣子拜稽首焉。”
行礼时,施礼者屈膝跪地,左手按右手,拱手于地于膝前,手不分散,再慢慢伸头到手前地上,俯伏向下直至头碰到地面并且要停留一会,动作舒缓,是下对上见面时表示毕恭毕敬的大礼。
如《尚书舜典》记载:“禹拜稽首。”郑玄注释《周礼》记载的这一礼节说:“稽首,拜头至地也。”贾公彦疏:“稽首,头至地多时,……拜中最重。臣拜君之拜”。古代臣拜君、子拜父、学生拜老师以及拜天、拜地、拜祖先都用这种跪拜形式。旧时给尊长者写信,在开头时常用“某某稽首”的字样即源于此。
顿首,又称“稽颡”、“叩颡”,也称为“叩头”。语出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西周君饹秦,顿首受罪,尽献其邑三十六,口三万。”
行礼时,施礼者屈膝跪地,左手覆盖右手,拱手于地,至膝前,手不分散,头急遽伸下,引头至地,稍顿即起,是拜礼中次重者,通常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。
其形式如同稽首,只是头触地后立即抬起而不在地面停留。后来引申为书信语的开头或结尾,其意思如同现代书信语的“向您问好”、“致敬”等等。例如唐朝柳宗元所写《献平准夷雅表》:“臣宗元诚恐诚惧,顿首顿首。顿首(稽颡)表示哀恸之至和特别崇敬之意,用于凶丧非常之事。之后亦演变为请罪之拜。

 

 

空首,又称“拜手”,简言“拜”。是古代上级对下级表达谢意的礼节,或为君王祭天,不失尊者至尊。东汉郑玄注《周礼》“空首”为“拜头至手,所谓拜首也”。段玉裁解说为:“即跪而拱手,而头俯至于手,与心平,是之谓‘头至手’,《荀子》曰‘平衡曰拜’是也。
行此礼,贾公彦疏:“空首者,先以两手拱至地,乃头至手,是为空首也。以其头不至地,故名空首。”施礼者身体呈跪姿,先跪而拱手,再俯下头但不接触地面,与心平。《周礼》谓“头不至于地为空手。”空手者,对于稽首、顿首之头着地而言也。
凶事之拜
振动,是丧礼相见中最隆重的跪拜礼节。
郑玄注《周礼》记载的这一礼节说:“动,读为董,书亦或为董。振董,以两手相击也。……振动,战栗变动之拜。”这种礼节的形式不仅要“顿首”,还要双手相击,哭天喊地,浑身战栗不已,表示对丧者悲痛哀悼。是两手相击,振动其身而拜。
吉拜,就是正拜,男尚左,女尚右。
古代有守孝三年的礼俗,三年期后和丧家相见时行'吉拜礼'。郑玄注:“吉拜,拜而后稽颡。”就是说先“空首”拜,然后“顿首”拜。
凶拜,是居丧期间答拜宾客的礼节。男尚右,女尚左。
郑玄注:“凶拜,稽颡而后拜,谓三年服者。”《礼记檀弓上》:“孔子曰:‘拜而后稽颡,颓乎其顺也。稽颡而后拜,颀乎其至也。三年之丧,吾从其至者。’”这一礼节形式是先“顿首”拜,然后“空首”拜。丧家在三年居丧期内以此礼答拜宾客,以表示悲痛和感谢之意。
无关吉凶
奇拜,奇为单数,即拜一次。先屈一膝而拜,又称“雅拜”。
褒拜,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,也称“报拜”。
郑玄注《周礼》记载的这一礼节说:“褒读为报,报拜,再拜是也。”即拜两次或两次以上。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数,不是独立的跪拜形式,体现跪拜的隆重或严肃程度。
肃拜,肃拜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。拜时跪双膝后,两手先到地,再拱手,同时低下头去,到手为止,故又称“手拜”。肃,手到地的意思。所以后来在书信来往中,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,往往上“谨肃”。妇女行礼也称“端肃”,即源于此。
《周礼》记载的“九拜”礼,因存在相见者身份、地位的等级差异、行礼者性别的差异、行礼场合或事宜的差异等因素,拜礼的类型、姿势,也有严格且明确的规定。这就需要行礼者审时度势,选择适宜的拜礼。也由于“九拜”礼礼仪繁缛,后世也多对其进行简化、革新。时至今日,人们相见或交往时,更多施用的,是由西方传入的握手、拥抱、鞠躬等社交礼仪。“九拜”礼虽在当今文明社会,固然不宜提倡、施用和传承,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,其内在的礼仪精神仍值得现代人了解和学习。

学友数字(广东)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
地址:珠海市吉大海滨南路9号3区第6层601-4、601-5、601-6

邮箱:164622801@qq.com

粤ICP备2023082192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