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课程介绍】
新生将通过参与庄重的“启迪智慧,启蒙人生”仪式,学习国学礼仪,感受儒家文化的精髓,培养尊重师长、热爱学习的优秀品质。研学内容包括:整理衣冠、行拜师礼、朱砂启智、击鼓鸣志、书写“人”字。
【课程内容】
(一)正衣冠(5分钟)
学生全体立正,集体面向先师孔子,老师上台和国学老师一起为学生代表整理衣冠。这一程序寓意“先正衣冠,后明事理!”(校方老师为台上的学生整理衣冠,各班老师配合梦想城研学导师完成。) 童蒙之学,始于衣冠;先正衣冠,后明事理。(按主持人的口令开始“正衣冠”。)
(二)拜师礼(10分钟)
集体拜孔子和老师。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,是华夏文明的代表之一。尊师重教,是我国的优良传统。老师带学生行拜师礼。学生起立,向先生行拜师礼。(面向孔子,双手抱拳于胸前,立正。) 学生在国学老师的示范下,进行拜师礼。
(三)朱砂启智(10分钟)
在古代,入学读书前,都会有启蒙师长用红色的朱砂在学生的额头正中央点上红痣,称为“开天眼”,寓意开启智慧,以此寄托师长们美好的愿望。国学老师和校方老师为台上学生代表点朱砂开启智慧。老师为学生点朱砂开启智慧。
(四)击鼓鸣志(10分钟)
古代的读书人要到学宫去考取功名,他们进入学宫的时候,往往通过击鼓的方式,表达他们要读书上进和考取功名的愿望。
(五)开笔写“人”字(5分钟)
首先认识文房四宝。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,即笔、墨、纸、砚。(出示实物,学生根据实物做答) 古人云:人生聪明识字始,接下来进行开蒙礼第五项——开笔写“人”字!台上学生用笔书写“人”字;台下学生跟随研学导师书写“人”字。
【课程目标】
(一)价值体认
学生通过参与庄重的“启迪智慧,启蒙人生”仪式,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,热爱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,增强文化自信。
(二)责任担当
学生通过体验国学礼仪,感受儒学精髓,弘扬国学礼仪,传承尊师爱学的文化传统。
(三)问题解决
让学生在现场仪式中,感受古人对老师、对学习的尊重,反思自我对老师、对学习的态度,树立远大的求学理想和抱负。
(四)创意物化
在研学体验中,以动手、动脑等寓教于乐的活动方式为载体,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及宜昌本地的乡土乡情,帮助学生了解市情、热爱宜昌、开阔眼界、增长知识,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、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。
【课程价值】
学生通过参加庄重的“启迪智慧,启蒙人生”仪式,懂得尊师重道,提高道德意识,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尊敬师长、待人以礼,传承尊师爱学文化。